危险的血瘀体质,最怕“四穴组合”,冲散全身瘀血!
大家好,我是中医曲家珍,血瘀体质的人不占少数,这类人往往血行不畅,舌头上有紫色瘀点,舌下脉络为青紫色。有些人还会伴有容易长斑、口唇黑、皮肤暗、易淤青等表现。
体内有瘀血,很容易造成脑梗塞、血管堵塞、中风等症。
尤其在冬季,一旦受到外寒,寒邪就会伤害身体阳气,失去温煦推动的能力,会让血脉收引蜷缩,加重、促进瘀血的形成。
分享给大家四个组合穴,有血瘀表现的人都可以来用,能帮助冲散全身瘀血。
四穴组合在一起好比活血化瘀的“主穴方”,每个穴位分工不同,相互配合共奏行气活血化瘀之效,任何部位的瘀血都能用。
合谷穴
展开剩余68%合谷穴:在手背,大拇指和二拇指之间,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
合谷穴位于虎口处,是阳明大肠经的原穴,大肠经的气血都在这里聚集。因此,合谷穴担当着补充大肠经整条经脉气血的重担,有着宣通气血、行气活络的功效,常用于治疗血瘀引起的各种疼痛症。另外,大肠五行属性为金,阳明燥金,以降为顺。合谷在双手上,双手上举向天,受天气滋养,从天气而向下于地,与地气滋养的太冲穴相互对应。上下,体内气机通畅,自然气血运行顺畅。
太冲穴
太冲穴:大脚趾和二脚趾之间后方的凹陷中。
太冲穴在脚背上,是肝经的原穴和腧穴。它的强大之处在于能把肝气肝火都消散掉,可以将人体郁结的气最大限度地冲出去。郁结的气散掉了,瘀血也会消失,因为“气为血之帅”,“气行则血行,气滞则血瘀”。从另一层面看,太冲穴肝五行属木,厥阴风木,以升为顺,与合谷穴相互配合,能打通上下气机,助力气血运行。
血海穴
血海穴:屈膝,在大腿内侧,髌底内侧端上2寸,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。
血海穴是隶属于足太阴脾经的穴位。刺激血海穴不但可以祛除人体内的瘀血,用于治疗瘀血的病证,同时能促进行新血生成,补血又偏重于活血。
血海穴是常治疗血症的主要穴位,如月经不调、肝血虚、膝关节疼痛等。
三阴交穴
三阴交:小腿内侧,当足内踝尖上3寸,胫骨内侧缘后方。
三阴交穴是足太阴脾经、足厥阴肝经、足少阴肾经,这三条阴经的交会穴,还是脾经腧穴。脾主统血,肝藏血主疏泄,肾藏精,精血同源互化。大家可以看出一个三阴交穴联系着三个脏腑,既能补肝肾精血,又能健脾生血。
合谷穴、太冲穴接连天地之气,上下通则气血通。血海穴重在活血,一切血症都能找它。最后是三阴交穴,兼顾三个脏腑,加固活血补血的作用。
四穴相互作用,各司其职,能对抗体内各种血瘀所造成的问题。
#健康科普
发布于:北京市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
